近年来,我国玩具业飞速发展,实现产值超过1000亿元/年,拥有生产企业8000多家,产品3万多种,从业人员300多万人,我国已成为玩具生产和消费大国。同时,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出口国,“中国制造”玩具行销100多个国家(地区),尤其是在欧美玩具市场,其贸易额的70%以上来自中国。但是,从玩具安全和质量方面来讲,我国的玩具产品普遍存在质量较差和安全标准较低的现象。2007年1~4月,欧盟“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”(RAPEX)频频对中国产玩具发布预警通报,为中国玩具业敲响了警钟。
一、欧盟频繁对中国输欧玩具发布预警通报,“剑”指玩具安全
2007年1~4月,欧盟“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”共发布预警通报410次,其中对原产于中国的消费品的通报位居首位,为176次(包括:台湾地区4次,香港地区8次),占比42.93%。而针对中国玩具产品的通报数为88次,占欧盟“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”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50%,其中,2007年1月为20次,2月为19次,3月为36次,4月为13次(见图1)。
图1
1.“窒息和损伤”是欧盟“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”对中国输欧玩具产品通报的主要危险类型
2007年1~4月,欧盟“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”通报的中国输欧产品可能发生的危险类型有:窒息(67次)、损伤(54次)、电击(34次)、火灾(34次)、化学过敏(12次)、中毒(6次)、视力受损(6次)、听力受损(5次)、致癌(2次)、金属挥发(1次)。其中,通报的输欧中国产玩具产品可能发生的危险依次为:窒息、化学过敏、损伤、中毒、视力受损、听力受损(见图2)。